【子夜作品】同花顺卷入“补税”事件,来自股东方兼员工持股平台凯士奥,信披何在?
【子夜作品】
同花顺员工持股平台被爆2020年欠税25亿,或涉信披违规
(2023/03/21)
卷入欠税事件,同花顺!
因“10派25”的大手笔分红引发投资者关注的同花顺,公开承认主要股东卷入了欠税事件。从这家知名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及其持股平台的公开信息中,得以“管窥”一系列“财技”。
股东大会再生意外
作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,同花顺(全称:浙江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)在今年3月20日召开了年度股东大会,审议通过了包括2022年度报告,“10派25”分红方案在内的八项议案。
从计票结果来看,分歧最大的是《关于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的议案》:以363,195,469股(97.1549%)赞成,10,635,866股(2.8451%)反对,获得通过。而单独计票的中小股东,持股比例虽然仅为3.5524%,反对比例却高达55.6913%,从而贡献了全部的反对票。
试图了解这起引发超过半数中小投资者反对的议案。遗憾的是,无论是董事会决议还是股东大会材料,除了标题外没有更多内容。无奈作罢。
当然,这本来只是不大的插曲。没想到的是,后续消息传来,这场股东大会还有意外发生——
媒体报道补税风波
据多家媒体报道,同花顺(300033.SZ)第三大股东上海凯士奥信息咨询中心(简称:凯士奥),在2022年11月收到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宝山分局《税务事项通知书》。
这份通知中提及,凯士奥“涉嫌在转换组织形式的过程中末申报缴纳相关税款”,要求根据财税59号文相关规定自行补正申报并补缴所得税,计税基础为转换日资产的公允价值(2020年4月30日收盘价)。
作为同花顺核心员工持股平台,凯士奥的这场“补税风波”,在股东大会上引发了投资者质疑。同花顺董事会秘书朱志峰表示,“正在和相关部门沟通中,公司会严格按照证券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”。
事实上,“凯士奥”这个名字,在同花顺2022年报中多次提及。
十大股东名单披露,凯士奥持有50,886,829股,占比9.47%。这一持股比例仅次于实控人、董事长兼总经理易峥先生(36.13%),董事、副总经理叶琼玖女士(11.48%),为第三大股东;而同花顺其余股东,持股比例均在举牌线以下。
由于这份由全体董监高签字保证“真实真实、准确、完整,不存在虚假记载、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”的年报称,“未知上述公司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《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》规定的一致行动人”。由此猜测,凯士奥是否与易峥和叶琼玖无关?
披露员工持股平台
翻查了同花顺发布于2009年12月的招股书,当时的保荐机构还是申银万国证券(现为申万宏源)。其中就有大段篇幅涉及“上海凯士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”:成立于2007年8月24日,注册资本300万元,实缴比例为100%。
要知道,“浙江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有限公司”在2007年12月14日整体变更为“浙江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”。也就是说,在同花顺成为股份制公司之前,这家员工持股平台已经成立。
据招股书披露,同花顺发行前夕,凯士奥的股东为41名,均来自同花顺及其子公司,并且不存在代持情况。
另据企查查信息,“凯士奥”自2018年以来参保人数均为0,这也符合其持股平台的性质。公开的股东方为七名自然人:董事、副总经理叶琼玖女士,技术总监王进,实控人易峥之姊、原监事易晓梅女士,副总经理兼董秘朱志峰,董事、副总经理吴强,财务总监杜烈康,以及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邹鲁,其在同花顺招股书中的头衔显示为职员。
近年迁址更名频繁
作为上市公司主要股东,涉税事项是否需要公告披露?不确定的是,此类持股平台是否有特殊的运作方式和信披要求。
单是通过公开信息得知,凯士奥近年来经历了多次迁址和更名;尤其是2020年,先后辗转三地。
企查查抓取的工商官网快照,目前尚未更新。与创立之初相比,兜兜转转,从上海出发,又回到了上海:最大的不同是,由“有限责任公司”变更为“有限合伙企业”。
那么,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?
变更注册地址和企业性质,通常是为了充分利用优惠政策,实现合法合理的避税。从变更频率来看,作为同花顺的股东方,凯士奥显然精通此项“财技”,而这也产生了疑惑,为何会被追讨税款?
纳税大户金额可观
无论从哪种意义来看,同花顺均是纳税大户。
合并利润表显示,2022年度同花顺所得税费用为1.51亿元,税金及附加0.47亿元;如果将两项合计作为税款总额,为1.98亿元。
纵向来看,同花顺2022年纳税总额同比下降3.55%,其中所得税下降15.35%,税金及附加项激增73.28%。与2020年相比,纳税总额增幅近七成。
横向来看,2022年度同花顺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相当于东方财富的28.5%和19.9%;其纳税额仅相当于东方财富的14.3%。在同类上市公司中,大智慧和指南针在2021年的营收和纳税总额差距不大,但这两家的业绩和税款,与东方财富、同花顺不可同日而语。
同花顺作为上市已有十余年的知名企业,凯士奥作为其主要股东及员工持股平台,本应比普通投资者更加了解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。
本次出现欠税事件,是因为经办的工作人员疏忽,还是因为高管欠缺法律意识?还是因为长期用于“避税”的举措,实际上并不合法?作为逼近真相的媒体,也希望了解更多信息。